NAAI人工智能+农业经济线上学术会议(NA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+Agricultural Economy Online Academic Conference)圆满落幕,会议集中探讨了人工智能驱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题,通过案例分享与成果展示,为农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技术参考与合作机遇。
1. 会议开幕致辞
- 主持人介绍:国际工程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助理提到本次会议是由多机构联合主办,旨在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,促进农业智能化转型。并介绍本次会议的主要嘉宾。
本次会议的主要嘉宾包括:
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,北京大学荣休教授李挥教授
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,河南农业大学张全国教授
玻利维亚国家科学院,塞尔维亚国家科学院院士蒋林华教授
国际工程心理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蔡译苇教授
潍坊RCEP研究中心主任魏建平教授
- 李挥教授致开幕辞:李挥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全球农业面临的挑战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,强调春耕秩序和农林未来的三大核心使命。
主旨报告环节
1.张全国教授将带来有关《碳中和背景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》的主旨报告。张教授介绍了在碳中和背景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,包括技术路线、产业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。
1.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:张全国教授介绍了农业废弃物的特征、资源量及其循环再生属性,强调了其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。他指出,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零碳或负碳特性,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化利用,如饲料、肥料、生物燃料和工程材料等。
2. 低碳农业与碳中和路径:教授讨论了现代农业的生态危机和低碳农业的重要性,提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、技术与制度创新、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手段,提升能效、降低能耗和碳排放。他还详细介绍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的四个产业化方向,包括生物氢能、生物炭、生物智能工程供热和生物液体燃料。
3. 技术挑战与创新:张教授分析了农业废弃物低碳转化的技术瓶颈,如高昂的转化成本和市场需求的矛盾,并提出了发展多联产模式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。他介绍了团队在生物质能源、生物氢能理论研究和技术上的进展,包括太阳能光合制氢装置和生物炭制备技术。
蒋林华教授的报告主题是《人工智能与农业》他在智能算法与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。蒋教授讨论了人工智能与现代农业的结合,分享了团队在智慧农业方面的落地实践。
1. 智慧农业的定义与挑战:蒋林华教授定义了智慧农业,并指出当前农业面临的挑战,如劳动力短缺、老龄化问题以及耕地面积减少等。他强调了智慧农业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重要性。
2. 智慧农业的技术应用:教授详细讨论了物联网、无人机、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。他提到,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准监控和管理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。
3. 团队实践与未来趋势:蒋教授分享了他们团队在智慧农业方面的实践,包括智慧农机、智慧渔业养殖等项目,并预测了智慧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,如个性化需求满足、自动化装备的应用以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。
3.蔡译苇教授将分享《人工智能农业经济的发展原理》研究横跨工程心理学与农林经济。蔡教授以现马来西亚的AI农业经济体现了技术-市场-制度协同演化的规律:
• 技术赋能:通过数据与自动化重构生产函数,突破资源与劳动力约束;
• 全球化协作:通过技术输出与跨国合作,实现产业链价值跃迁;
• 制度催化:政策与生态建设降低技术扩散成本,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。
这一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“技术赶超”的路径——以AI为核心,将传统农业从低端生产转向高附加值、可持续的智慧经济体系,同时为全球粮食安全与绿色转型提供实践样本。
2. 主旨报告环节
- 张全国教授报告:张教授介绍了在碳中和背景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,包括技术路线、产业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。
- 蒋林华教授报告:蒋教授讨论了人工智能与现代农业的结合,分享了团队在智慧农业方面的落地实践。
- 蔡译苇教授报告:蔡教授通过马来西亚的案例,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及其经济原理。
3. 闭幕总结
魏建平教授(潍坊RCEP研究中心主任)总结会议成果并致辞:魏教授总结了会议讨论的技术突破、产业创新和政策建议,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。
- 下一步工作建议:魏教授建议加强技术经济性验证、生态风险评估和政策的可操作性,选取示范项目先行试点。
- 投稿邀请:主持人邀请与会者将研究成果投稿至国际工程心理学研究所学报。(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sychology)
期刊网站:journal.iioep.org
投稿指南:
需在国际工程心理学研究所学报(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sychology)官网注册账号;提交论文最终版需用pdf格式;期刊进行同行评审流程;确认录用后,文章online。
期刊收稿方向:1、人工智能2、计算机科学3、工程心理学4、人机交互等。
4. 会议结束
会议最后主办方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(NAAI),潍坊RCEP研究中心向所有参会的嘉宾与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!同时,也感谢联合主办单位国际工程心理学研究所、湖南信息学院、中国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与协办单位:香港技术研究院、塞尔维亚国家科学院的鼎力合作,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,才让这一场跨越地域连接全球的学术会议得以成功的举办。